▌ 产品详情 / PRODUCT
智能管家系统—智能化管控,便捷高效
智能管家系统作用:
舒适环境智能管家系统(人机交互智能控制中心)通过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的结合大大简化控制过程,为非专业人士的业主提供简单周到的服务;该系统会全程监测室外的温度变化并自动调整地源热泵系统相应的运行模式,同时还具备远程控制、故障检测、模式切换等功能;为非专业的客户操作使用复杂的舒适环境系统提供最大的简单和便利.
智能管家系统组成:
1.西门子7寸触摸屏; 2.西门子PLC; 3.扩展模块; 4.信号采集箱、控制箱集成.
▌ 产品背景 /
从上帝视角看,人机交互方式当然是越简洁越直接越好,换句话说我们的终极目的是过上“懒癌+傻瓜”(也就是猪那样)美好的生活——至少在物理层面是这个追求。你希望一键控制各项家居服务,如一键购物、一键做饭、一键开车、一键调温调光调空气等基础服务,基于此你并不满足,还想一键呵成开机、搜索、找文件、筛选有用信息、自动整理并生成最优文案的懒癌办公;再如一键整理出当季和近几天要穿的衣服并按近期日程搭配出最适合主人的风格。
甚至你觉得“一键”这个动作都是遥不可及的累!如果脑电波和智能设备能直接通过WiFi对接就好了。那画面简直太美:我想吃啥它一会就会出现在我嘴边(连今天中午吃什么这种问题终极人生难题都得以迎刃而解!);我想谁了他就马上就会乘着七彩祥云来接我;我想揍谁了他打滚就来了,还带鼻青脸肿的。
脑洞大的甚至要想只需把生辰八字输进去一键规划出最优人生路线图就好了!你咋不上天呢?
人机交互方式贫乏,跟不上趟
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很容易边想边带自己跑偏到哲学思考中,现在对意识控制的研究成果也屡出新高,
但从实验室走到寻常百姓家仍是一段漫漫长路。所以,仰望完星空也还是要脚踏实地,先来看看我们离“猪”还有多远。
首先,不可否认智能家居的soulmate人工智能已是日新月异地在飙升,然而我们都知道,无论Alphago以多牛逼的方式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挑战了人类的神经碾压人类的尊严甚至挑衅人类的恐慌,机器终归是机器,若不能深入到家居的核心从而实现真正soulmate层面的交流,即相比AI的飞速进步,人机交互的方式的贫乏只会注定被消费者漠视。毕竟和人进行互动,才是机器存在的意义基础。
那么未来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会在哪里呢?这个“中控”一直被人讨论,起初最被看好的中心是手机。那么手机作为整个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利弊各在哪里?不难想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和手机的互动率如此之高,而且它又集成和控制了诸多APP,可谓便利之选。
但另一方面,手机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普通硬件,某些功能局限和“健康”状态也势必会影响到各项家居控制。智能家居应是36524不间断的提供服务,而手机,你能保证它36524都好使么?丢过手机的小伙伴都知道信息遗失和泄露是多令人抓狂的事。退一步,如果你的没电了、卡壳了、多项功能冲突了,这岂不是和我们的追求本末倒置么。也就是说,目前用手机或者平板控制家电,只是最原始的状态。
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商机
人机交互作为多学科交叉应用的连接方式,其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从仪表到控制台,从程序员敲代码到
普通用户移动鼠标,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和机器之间的交互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芯片性能飞跃,人机交互工程也日益智能化。
尽管当前已经有许多新兴交互方式出现,比如体感交互、头部跟踪、语音交互、生物识别等方式,但大部分识别率太低,像Siri、Cortana,普遍比较机械木讷,使用范围局限性明显,没有普适泛用性。
所谓哪里有不足,那里就有商机。目前没有哪种人机交互方式能脱颖而出达到无障碍、随心所欲地和智能设备交流的水平。因此带领智能家居从貌合神离走向琴瑟和鸣,人机交互无疑是最好的突破点。
为了寻找更加简洁、直接的交互方式,人类做了哪些尝试?
语音控制:除了嘴,什么都不用带
如果语音识别能够让用户彻底摆脱束缚,对智能家居的普及将意义非凡。所有的小屏无屏硬件都有语音控制的需求,这也决定了可观的市场前景。
前不久亚马逊推出的一款智能家居助手Echo,全程语音命令,测试下来几乎没出什么错。更为难得的是支持远场操控,离着7-8米下达命令,也能准确响应。按亚马逊的构想,不久用户想买东西,直接告诉这台小机器就行了。
国内做语音识别的团队还有不少,比如科大讯飞、百度语音、思必驰等。对于简单的指令识别率还不错,“已经能用到智能硬件上。”但是相比英文,中文不仅语义复杂,各地方言差别也很大,在这方面的尝试如科大讯飞与JD+联手,目前已经完成粤语、四川话和河南话的识别,但识别率和稳定性都还有待提高。
很多人都看过一个视频:一位山东大哥想利用车载语音打电话,试了四五次都没成功,反倒被机器“鄙视”,闹出了笑话。
我们期待未来不久可以用普通话甚至方言来开关各种电器,摆脱手机、手表等中间终端的束缚。甚至方言也能识别。
情感化连接: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机器人
电影《超能陆战队》中,“暖男大白”既能识别他人跟它说的话,又能“机智”地给出回答,俘获了无数屏幕前的少女心,这种长期只在动画片科幻片里存在的“人机交互”有望在今年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种趋势正在国内生根发芽,如海尔、微软合作的智能家居平台U+,最抢眼的便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这个微软出品、已经被7亿网民“调教”出千万条语料的虚拟萌妹子(也就是Tay的远房表妹),将内嵌在APP中和你玩耍:空气质量恶化时,小冰会主动建议你开启净化,你只需自然的回答“可以“;在你下班途中,问问小冰家里的温度,如果冷直接让小冰开空调。
这使家电不再仅仅是个“设备”,而是深度学习主人的生活习性,从“被动控制”变为“主动服务”,实现了智能家居的双向沟通。
事实上,硬件端如果不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更加自然、聪明和情感化的链接,智能家居便无法让消费者买单。以小冰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接入人机交互系统,可以主动反馈、聊天应答、远程响应与智能控制,才是智能家居的主流的发展趋势,也是智能家居走向2.0时代的标志。
AR交互:颜值与实力齐飞
在NVIDIA的GTC2016开发者大会上,德国马牌展示了开发中的AR技术在汽车上的新应用:挡风玻璃上通过AR提供HUD显示人机交互界面,计算机会根据真实世界场景,实时动态地投射消息至前挡风玻璃上,让一切看上去就和自然环境融合为一体,大幅度提升人车交互体验。
接地气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智能摄像头最基本的功能是防盗和监看家中的老人、小孩、宠物和花花草草,在任何地方实时了解家里的情况。如果配合AR,出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只要把画面切换到你眼前,就能确定入侵者的立体方位或是小猫小狗藏在哪个角落。再比如AR配合音乐,那么播放《克罗地亚狂想曲》的时候你就能“亲眼”见识马克西姆现场弹奏的画面,极好不过。
我们依靠人机交互系统,无非只是希望使信息沟通效率极大化,手段和方法最优化。智能家居和AR的结合起初可能只是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可新鲜感褪去之后真正能留住市场焦点的,始终是优质的产品和体验。小白用户不需要了解参数,只需要体验到值得买的功能和“哇”的惊喜,像苹果那样。
然而背后的人机交互的完善,需要的不仅仅是动作捕捉,眼球追踪,生物识别等技术,对于AR,以及在背后支撑其人工智能都是缺一不可。